7月20日-25日,校党委组织我们100余名处科级干部奔赴红旗渠,开展了以“弘扬红旗渠精神汇聚干事创业新动能”为主题的专题培训和实践研学活动。此次之行,犹如一场震撼心灵的精神洗礼,让我收获颇丰、感悟至深。
在观看纪录片《红旗渠》时,那一幕幕鲜活的画面便将我带入了那个激情燃烧的年代。随后聆听红旗渠干部学院副院长陈晓萍副教授所作的《红旗渠精神及其时代价值》专题报告,更是使我对红旗渠精神有了系统而深刻的认识。当我们重温上世纪60年代林县人民战天斗地、开凿“人工天河”的壮阔历程,详细了解他们在建设过程中逢山凿洞、遇沟架桥、逼水上山的艰苦卓绝之举时,内心被深深触动。这不仅仅是一项伟大的水利工程,更是一种信念的象征,一种力量的凝聚。从中,我体会到了红旗渠精神所蕴含的丰富内涵,以及“坚定理想信念,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至上”这一宝贵的时代启示。它让我明白,只要有坚定的信念作为支撑,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只有在党的正确领导下,才能团结各方力量成就伟大事业;而始终把人民放在首位,才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当我踏入红旗渠纪念馆的那一刻,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段艰苦卓绝、热火朝天的岁月。馆内陈列的历史照片生动地展现了当年林县人民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决心要改变缺水困境的壮志豪情。每一张照片都定格了一个瞬间,却串联起了整个宏大的叙事篇章。从干部群众勘察地形时的专注神情,到施工队伍在悬崖峭壁上艰难作业的身影,这些画面无不诉说着他们的艰辛与执着。那些珍藏的工具更是让我深受触动。简陋而粗糙的铁锹、镐头等工具,承载着先辈们无数的汗水与心血。它们虽然看似普通,却见证了人类改造自然的伟大奇迹。想象着当年的建设者们就是用这些原始的工具,一锤一钎地开凿出千里长渠,我心中涌起无尽的敬意。这不仅仅是体力劳动的成果,更是一种精神力量的凝聚。它提醒着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要勇于面对困难,敢于担当责任,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去追求目标。
来到扁担精神纪念馆,“艰苦创业,勤俭办社,一心为民,开拓创新”的扁担精神扑面而来。这种精神体现了先辈们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不屈不挠、勇于担当的品质。他们用简陋的工具,挑起了发展的重担,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出了一条致富之路。而在谷文昌生平事迹展馆里,我全面了解了这位“县委书记的好榜样”“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感人事迹。他带领群众让荒岛变绿洲的传奇故事,展现了一位优秀党员干部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他深入基层、真抓实干,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
通过这次实践体验,我深刻认识到,作为新时代的领导干部,我们肩负着重要的使命与责任。在工作中,我们要传承和弘扬红旗渠精神、扁担精神以及谷文昌精神,将其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强大动力。面对复杂多变的工作环境和各种挑战,我们要坚定理想信念,保持昂扬向上的斗志;要坚持党的领导,确保各项工作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要始终坚持师生至上的理念,想师生之所想,急师生之所急,切实解决好师生关心的实际问题。同时,我们还要具备开拓创新的勇气和能力,不断探索新的工作方法和思路,为学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此次红旗渠之行,是一次寻根溯源之旅,也是一次充电蓄能之行。我将把所学所悟融入到今后的工作实践中,努力做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为实现我校的高质量发展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