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至25日,很荣幸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强化干部作风 提升履职能力”暑期处科级干部、党务干部专题培训班学习活动,围绕“弘扬红旗渠精神 汇聚干事创业新动能”这一主题,先后参观了红旗渠、谷文昌纪念馆、扁担精神发源地和焦裕禄精神教育基地。一路走来,先辈们的奋斗故事直击心灵,伟大的精神力量催人奋进。这些跨越时空的红色基因,不仅是我们党宝贵的精神财富,更为基层党建工作如何扎根育人一线、服务师生成长提供了深刻启示。
一、从红旗渠精神中汲取“攻坚克难”的育人担当,锻造支部战斗堡垒
站在红旗渠畔,看着“人工天河”蜿蜒山间,林县人民“一锤一钎凿太行”的壮举,让我震撼不已。“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本质上是直面困境不退缩、聚焦目标抓落实的担当精神。
作为基层支部书记,我深刻认识到:支部强则堡垒固,党员勇则事业兴。我们要把红旗渠精神融入支部建设,在学生管理、专业建设、技能大赛、校企合作等“硬骨头”任务前,组织党员教师亮身份、挑重担,成立“党员攻坚小组”;在学生技能提升、就业创业等“急难愁盼”问题上,带领党员一对一帮扶,让“艰苦奋斗”成为支部的鲜明底色,让“团结协作”成为育人的强大合力,真正把支部建成攻坚克难的“先锋队”。
二、从谷文昌精神中厚植“一心为民”的服务情怀,夯实立德树人根基
“先祭谷公,再拜祖宗”,东山岛民的朴素情感,道出了谷文昌 “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的崇高境界。他带领群众治沙造林十四年,用实干兑现“不把人民拯救出苦难,共产党来干什么”的誓言。这对于职业教育者而言,就是要始终牢记“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把“为民”情怀转化为“为师生”的行动。
我们支部将以谷文昌为榜样,推动党员教师下沉班级、深入宿舍,建立“党员联系班级、党员结对学生”机制,既关注学生的技能学习,更关心他们的思想困惑、生活困难和职业规划。针对学生特点,组织党员教师开发“技能报国”主题思政课,用大国工匠的奋斗故事诠释“国之大者”,引导学生从“学技能”到“明大德”,让“一心为民”的精神在立德树人实践中落地生根。
三、从扁担精神中传承“扎根一线”的务实作风,激活支部服务效能
“一根扁担挑江山,两个箩筐载民心”,扁担精神纪念馆里,供销合作社职工翻山越岭为群众送物资的场景,生动诠释了“艰苦创业、一心为民”的内涵。对基层支部来说,“扁担”一头挑着教师成长,一头挑着学生发展,必须扎根教学一线、服务师生需求。
我们将把“扁担精神”融入日常工作:组织党员教师开展“技能帮扶”,针对青年教师教学能力不足、企业实践经验欠缺等问题,以 “老带新”“师带徒”形式传经送宝;聚焦学生实习就业痛点,党员带头对接企业、走访用人单位,打通从“校园”到“职场”的最后一公里。用“脚底板”走出师生满意度,用“真行动”提升支部凝聚力,让基层支部真正成为师生信赖的“贴心人”。
四、从焦裕禄精神中锤炼“求真务实”的工作方法,提升党建育人实效
焦裕禄在兰考“治三害”时,走遍全县120多个村庄,用脚步丈量民情,用实干改变面貌,“亲民爱民、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精神,为我们基层党建工作树立了方法论标杆。学校基层党建工作最怕“虚、浮、飘”,必须像焦裕禄那样,在“实”字上下功夫。
作为支部书记,我将把党建工作与专业建设、课程思政、技能竞赛等具体工作结合起来,避免“两张皮”;针对学生动手能力强的特点,创新“党建+技能比武”“党员+技能导师”等载体,让党建工作看得见、摸得着、有实效。同时,学习焦裕禄“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的担当,面对学生管理、校企合作等现实中的难点问题,不回避、不推诿,带领支部党员啃下“硬骨头”。
此次红色之行,让我对基层支部书记的职责使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红旗渠精神教会我们“敢担当”,谷文昌精神指引我们“为谁干”,扁担精神提醒我们“怎么干”,焦裕禄精神警示我们“干得实”。作为基层党支部书记,我将带领支部全体党员,把红色精神转化为立德树人的具体行动,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为学校的高质量发展贡献支部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