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学校党委的统一部署,在全校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扎实推进干部作风能力提升年活动的关键时期,我有幸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处科级及党务干部赴河南红旗渠、兰考等地的专题培训。此次以“弘扬红旗渠精神 汇聚干事创业新动能”为主题的学习之旅,既是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礼,更是一场对标初心使命的思想淬炼。行程虽短,但内容丰富、意义深远,令我受益匪浅,感触颇多。现结合人事处和招生办公室的双重工作职责,将心得体会汇报如下:
一、深刻感悟精神伟力,筑牢理想信念根基,把稳人事人才与招生工作之“舵”
在红旗渠干部学院,纪录片《红旗渠》中林县人民为了摆脱干旱,在党的领导下,凭借“一锤一钎一双手”,历时十年,以“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豪情壮志和“逢山凿洞、遇沟架桥、逼水上山”的非凡智慧与勇气,在坚硬的太行山岩上开凿出了生命之渠、幸福之渠。“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十六字红旗渠精神,不再是抽象概念,变得有血有肉、可感可触。在红旗渠纪念馆的现场研学中,详实的史料、珍贵的文物,生动再现了除险英雄们飞荡于悬崖之间的身影。重走部分修渠路,攀登“水长城”,实地触摸“青年洞”、“老炮眼”、“神工铺”的岩壁,无不被林县人民坚定的理想信念和顽强的斗争精神所震撼。
上世纪60年代,38万林县群众仅凭双手与意志,耗时十年凿出1500公里“生命渠”,将“不可能”变为“可能”。这份“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韧劲,正是当前学校教师队伍建设与招生工作突破瓶颈的关键。
人事工作关乎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和人才发展战略,政策性强、责任重大。必须始终把牢正确政治方向,将坚定的理想信念融入人才引进、培养、评价、激励的全过程,确保人事工作始终服务于学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事业发展大局。要学习林县人民“认准目标、永不放弃”的执着,在破解高层次人才引进难题、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等“硬骨头”面前,保持战略定力,增强攻坚勇气。招生工作作为学生培养的入口关,关系到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的根本问题。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坚守教育公平底线,不断优化选拔机制,确保生源质量。要秉持红旗渠建设者“科学求实、精益求精”的态度,像修建渠线一样精准规划招生策略,让招生工作成为展示学校形象、传递教育温度的“窗口”。
二、深切体悟为民情怀,恪守服务宗旨,夯实人事与招生工作之“基”
在焦裕禄烈士陵园,重温他“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公仆情怀。在焦裕禄精神体验教育基地,通过大量实物和图片资料,系统学习了他在兰考475个日夜里,忍着病痛,跑遍全县调研摸底,探索治理“三害”良方的感人事迹。拿起铁锹参与“翻淤压沙”、“贴膏药”的劳动体验,亲身感受19万亩沙丘变绿洲的艰辛,更能体会当年兰考干部群众在焦书记带领下战天斗地的伟大。在“四面红旗”纪念馆,深入了解焦裕禄同志树立先进典型、激发群众内生动力的工作方法。
人事工作事关教职工切身利益,从职称评审的“公正透明”到薪酬福利的“精准落实”,从退休人员的“暖心服务”到师德师风的“严抓严管”,每一项工作都需像焦裕禄培育泡桐苗般“精耕细作”,牢固树立“教师为本、人才第一”的服务理念。要学习焦裕禄同志“求贤若渴”的精神,用心用情做好教师服务工作,关心教师成长,尽力解决他们在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努力营造安心从教、热心从研、舒心生活的良好环境,增强教职工的归属感和幸福感。像焦裕禄同志依靠群众治理“三害”一样,充分相信和依靠广大教职工,激发他们参与学校治理和改革的积极性、创造性。
招生工作承载着考生的梦想与社会的期待,直接关系到广大考生和家庭的切身利益,必须以“零差错”为底线,以“心中装着人民”的公仆情怀,严格执行招生政策,不断提升招生服务的精细化水平,优化考生咨询、志愿填报指导等服务流程,努力为考生提供公平、公正、公开、便捷的报考环境。同时,要以“千方百计解难题”的担当,针对偏远地区考生信息获取不畅的问题,联合地方教育部门开展“点对点”宣传。时刻关注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科学制定招生计划,让招生工作符合国家导向,贴合学校人才培养需求,真正实现“为国选才、为校育才”的目标。
三、深入汲取奋斗智慧,提升履职能力,锻造人事与招生工作之“能”
红旗渠工程、扁担之路、谷文昌治沙,都是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依靠科学求实、艰苦奋斗、创新创造取得胜利的典范。林县人民没有技术自己摸索,没有材料自己创造,攻克了无数技术难关;石板岩供销社职工凭借一根扁担开辟了为民服务的通道;谷文昌带领群众经过多次失败最终找到治沙良方。这种迎难而上、科学务实、创新进取的精神,对于提升业务能力、破解工作难题极具指导意义。
当前,学校发展面临新形势新任务,人事与招生工作也存在诸多挑战。高层次人才竞争白热化,评价体系改革亟待深化,体制机制障碍仍需破除;生源竞争日益激烈,选拔方式需持续优化,招生政策改革任务艰巨。
面对挑战,要学习林县人民“敢想敢干、敢闯新路”的锐气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志气,学习焦裕禄同志“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的求实作风和“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奋斗精神。要深入调研、精准施策,像焦裕禄跑遍兰考摸清灾情、谷文昌研究风沙规律一样,深入学院、深入师生、深入招生一线,精准掌握队伍现状、人才需求和生源市场变化,使决策更科学、措施更精准;要勇于创新、破解难题,学习林县人民的创新智慧和扁担精神的“开拓创新”,在政策允许范围内,大胆探索人才引进新模式、培养新路径、评价新机制,以及招生选拔的新方法、新渠道;要团结协作、凝聚合力,红旗渠是团结协作的成果,扁担工作需要接力,治沙需要众志成城,加强校内各部门、各学院的沟通协调,整合资源,形成工作合力;要无私奉献,担当作为,发扬无私奉献精神,恪尽职守,面对繁重任务和压力,勇于担当,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境界扎实推进工作。
此次红旗渠、兰考之行,是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礼、一次初心的再觉醒、一次能力的再充电、一次作风的再锤炼。红旗渠精神、焦裕禄精神、扁担精神、谷文昌精神等宝贵财富,以及璀璨的殷商文化,共同为今后的工作注入了强大精神动力。我将与所在部门同志一道,以更加坚定的信念、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务实的作风,将学习成果切实转化为谋划工作的思路、推进工作的举措、做好工作的能力,不断提升人事管理与招生工作的质量和水平,为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和生源保障,奋力开创工作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