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党委始终将处科级干部队伍建设置于战略高度,致力于打造一支能够担当时代重任的高素质骨干队伍。今年,校党委继续发扬优良传统,组织全体处科级干部赴红旗渠、兰考参加“弘扬红旗渠精神,汇聚干事创业新动能”专题培训班,为干部提升履职能力、坚定红色信仰提供了坚实平台。我深感此次研学机会的珍贵,通过六天的理论学习、实地参观与现场教学,对红旗渠精神、焦裕禄精神及扁担精神的时代价值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在信息如潮的5G时代,学生工作既面临新机遇,也遭遇新挑战。如何为学生工作注入精神动力,如何让党的红色基因在青年心中生根发芽,如何实现精神传承与实践创新的有机结合,从而开创学生工作新局面,是我们必须深入思考和探索的重要课题。现结合工作实际,将我的学习思考汇报如下:
一、溯源精神根脉,筑牢育人信仰根基
此次红旗渠、兰考之行,旨在追寻精神原点、汲取奋进动能。深刻领悟红旗渠精神、焦裕禄精神与扁担精神所蕴含的“敢担当、能吃苦、善团结”核心品质,于当下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一是锻造“敢担当”的品格:林县人民“重新安排河山”的恢弘气魄启示我们,学生管理非止于“纪律约束”,更是“立德铸魂”。面对新时代学子思想活跃、诉求多元的特征,须勇于突破思维定式,锐意开拓创新。
二是锤炼“能吃苦”的毅力:焦裕禄同志身先士卒,扎根兰考“三害”重灾区的奋斗历程,彰显了攻坚克难的磐石韧劲。学生工作亦当发扬“钉钉子”精神,聚焦解决学生“急难愁盼”问题,坚韧不拔啃下硬骨头。
三是涵养“善团结”的智慧:红旗渠工程的伟大成就是“众志成城”的光辉典范。学生工作绝非“单兵作战”,必须强化与教务处、团委及各二级学院协同联动,千人千双手,万人一条心,聚力构建“三全育人”大格局。
二、赓续红色基因,创新思政育人路径
红色基因是立德树人的宝贵财富,将其深度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当前的核心任务与努力方向。
一是构建红色主题教育体系:通过制度化、规范化的红色主题教育,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在优化传统管理手段的同时,引导二级学院主动作为,讲好红色故事,弘扬红色精神,强化思想引领,实现育人润物无声。
二是赋能劳动教育精神内核:红旗渠精神所体现的“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与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本质追求高度契合。我们应引导学生从“技艺精进”中感悟“精神淬炼”,将劳动学分转化为内心的价值认同。
三是践行焦裕禄一心为民情怀:学生工作就是做人的工作,应时刻秉持为生服务的理念,用心、用情、用力,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与务实作风。因为,只有教育“动了情”,学生才会“动了心”;只有教育“下对药”,育人方能“出成效”。
四是发扬扁担精神育人效能:扁担精神所蕴含的“艰苦创业、勤俭办社、一心为民、开拓创新”的宝贵财富,在学生资助工作中得到传承与发扬。我们应构建“物质帮扶、道德浸润、能力拓展、精神激励”深度融合的长效机制,设立“勤工助学爱心岗”,砥砺学生自强品格,组织开展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体悟“扁担精神”的时代伟力。
三、厚植育人力量,锻造辅导员铁军队伍
辅导员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前哨与基石。提升其传承红色基因、践行育人使命的能力,需在机制构建、能力塑造、平台支撑上取得突破,打造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纪律严明、作风优良的育人铁军。
一是强化规范管理,推进标准建设:明确思政教育、心理疏导、资助育人、就业指导等核心业务规程,健全工作例会与研讨机制,常态化分析学生思想动态,交流先进经验,提升工作质效。优化考核评价体系,将辅导员在红色精神传承、劳动教育实践、心理关怀干预等方面的育人实效纳入核心考核指标,激发创新活力。
二是深化精神内核,开展精准培训:系统组织辅导员深入学习红旗渠精神、焦裕禄精神、扁担精神的时代内涵与核心要义,促使其将其有机融入思政教育全过程。加强专业化心理辅导技能培养,定期开展危机干预、深度辅导等专项研修,提升疏导能力。强化资助育人精准性指导,完善困难生识别帮扶机制,创新举措,依托家访等活动载体,深化家校协同,共育自强人才。
三是创建研究平台,孵化育人成果:加强省级辅导员工作室的申报建设,聚焦红色精神传承实践中的重点难点问题,鼓励一线辅导员开展理论与实践研究,将碎片化经验升华为系统性成果,为红色育人提供坚实学理支撑与实践范式,推动优质经验由“点上突破”向“面上开花”演进,整体提升育人境界与感染力,实现以文化人、以情育人的深层目标。
各位同仁,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红色基因的传承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具体的行动;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实在的作为。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将继续深化与推进三种精神为代表的红色精神的教育实践,构建“三全育人”新格局,以红旗渠精神为动力源泉,以焦裕禄精神为行动指南,以扁担精神为价值坐标,将红色基因磅礴伟力转化为立德树人的不竭动能,树立优良作风,培育时代新人,共同谱写学校事业发展的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