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25日,沿着红旗渠“人工天河”的渠线一路走来,我心中被一个力量反复撞击,这个力量就是“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感触很深,思绪万千。下面,我结合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学院实际,谈三点体会、四项举措、一个愿景,与大家共勉。
一、以精神之渠润育事业之田(三点体会)
1.自力更生是破解“卡脖子”难题的底气。红旗渠用十年鏖战告诉我们,资源可以匮乏,但志气不能短。当下,我们在夺取更多国家级标志性成果、高水平科研成果等方面,正在整合资源,靶向发力,非常需要将自力更生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写进科研选题的“第一行代码”。
2.艰苦创业是打造“双高”专业的唯一捷径。红旗渠每掘进一米都伴随塌方、缺粮、缺炸药。对照大数据学院,争创新一轮省级“双高”专业群,时间紧、任务重、底子薄,唯有把“艰苦”当常态,把“创业”当使命,才能实现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打造学校持续发展的“新引擎”。
3.团结协作是跨越“数据孤岛”的关键。红旗渠的成功,关键在全县50万人民的“大合唱”。我们要提升大数据技术应用专业群服务国家战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就得破除二级学院之间的壁垒、拆掉专业之间的藩篱、融合产教之间的割裂,把“单兵作战”升级为“兵团攻坚”。
二、以作风之变催生发展之效(四项举措)
1.以红旗渠精神为楷模,打造教学团队,以专业群为单元,组建教授、高工领衔+青年教师、行业导师的多元化团队,发挥党员教师先锋模范作用,在各项工作中争优创先,擦亮大数据学院品牌。实行“赛马机制”,年底用成果说话,用数据评绩。
2.以红旗渠精神为旗帜,校企合作建设新形态教材、打造精品课程,创新省级现场工程师教学改革,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省级典型性生产实践项目。以大数据技术课程为引领,打造示范课堂,形成一批金课,
3.以红旗渠精神为指引,拓宽科研项目申报渠道,强化二级学院科研绩效考核,加强科研培训及服务,实现纵向课题和横向课题双增长。
4.以红旗渠精神为标杆,建设好区块链技术和商务软件解决方案省级训练基地、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对照2025年职业教育国家标准督促三家龙头企业在高新校区建设高水平产业学院,并将实训室建设的优质环境及时传播给学生,吸引并稳固24级学生在高新校区产业学院快乐学习,健康生活。
三、以奋斗之我奔赴时代之问
一个愿景:助力学院新双高建设。
以大数据学院为本,争创1个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创新团队,两个专业群并进,三个产业学院融合,四有好老师育人,五金建设成果丰硕,服务西咸区域数字经济发展。
各位同仁,红旗渠的水至今仍在流淌,它提醒我们:精神之渠一旦断流,事业之田必然荒芜。让我们把“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刻进每一次教研活动、每一行代码、每一次访企拓岗,在谱写学校内涵式发展的新征程中,交出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学院的优异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