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红旗渠精神学习班,使我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增进了革命友谊,在生动充实的学习中淬炼了革命意志。这是我第二次参加学校组织的红旗渠精神学习班,两次学习,我完成了从“学方法”到“悟心法”的转变。2019年,我被林县人民“一锤一钎凿太行”的壮举深深震撼,这一次,与大家一起走在红旗渠上,抚摸着石块上深浅不一的凿痕,我在思考,如何让“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转化成高校纪检工作的“钢钎铁锤”,来守护校园的清朗和干部的健康成长。
下面我谈四点感悟:
一、以“自力更生”的闯劲提升主动监督的政治自觉
当年林县人民面对绝境,没有等靠要,而是以“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主动担当,用双手劈开了太行山。这种“不等不靠、主动作为”的精神,正是高校纪检工作必须葆有的政治品格。高校不是“真空地带”,学术诚信、基建招标、后勤管理、学生管理等各个领域的廉政风险不容忽视。如果不能主动监督,“小隐患”也许就变成“大窟窿”,本来红脸出汗就可以解决的问题最后可能发展成党纪处分,甚至受到司法处置。去年至今,我们用了一年时间建立学校“廉政风险防控体系”,这项工作上级并没有硬性要求,为了织密监督防控安全网,殷书记带领我们主动作为,让监督触角延伸到学校干事创业各个领域,把保护干部落到实处。
二、以“艰苦创业”的韧劲守牢廉洁从业的纪律底线
红旗渠修渠十年,有很多感人事迹,林县人民“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对我们而言启示深远,虽然我们物质条件比当时优越很多,但我们所面临的挑战之大,压力之大,又何尝不是一次新时代陕财人的修渠之路。比如,新校区建设、双高建设,每一项工作都是一场硬仗,我们一要有“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勇气,二要有精打细算、埋头苦干的作风。作为学校纪委的干部,既要做艰苦创业的排头兵,更要当好廉洁防线的“哨兵”——既要查处“显性腐败”,更要警惕“隐性堕落”。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扛得起责任,才是对教育事业最纯粹的坚守。
三、以“团结协作”的合力构建协同监督的工作格局
红旗渠的修建,是一场全县总动员的“人民战争”,这种“全体人民拧成一股绳”的协作精神,为高校构建“大监督”格局提供了生动范本。 高校纪检工作不是纪委“单打独斗”,必须激活各个监督主体的“神经末梢”,建立“纪委牵头+部门联动+师生参与”的立体监督网络。在殷书记的带领下,我校的监督工作日趋完善,纪巡审财等部门监督关口基本打通,各部门各岗位干部自我监督的意识也逐步增强。事实证明,只有让每个岗位都成为“廉洁哨卡”,才能织密高校廉政“防护网”。下一步,我们还将继续探索协同监督机制的构建,真正形成上下联动、左右协同、全域覆盖的监督网络。
四、以“无私奉献”的情怀践行立德树人的使命担当
老师数十年如一日的坚守,辅导员24小时在线的责任与担当,行政后勤人员高质量的服务保障等等,都是无私奉献最生动的体现。三年的纪检工作让我感受到,高校纪检干部的“无私奉献”,不在豪言壮语里,而在日复一日的坚守与抉择中。有时我们的工作不能言说,有些同志们觉得我们工作似乎很轻松,每当这个时候我们不能解释;有时也会因为工作遭到个别同志的不解、抵触、甚至冷眼,我们也必须要负重前。我想,“严管即厚爱”,就是纪检人对无私奉献最好的诠释。
学习的时间虽然短暂,但实践永无止境,还记得第一节讲座时陈教授讲的一句话:把震撼变成振奋,让激动变成行动。相信在校党委的带领下,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红旗渠精神一定会在陕财这片热土生根发芽,成为我校双高建设和新校区建设的强大引擎,推动学校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