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我踏上了前往红旗渠和兰考焦裕禄纪念等地的学习之旅。这是一次思想的朝圣,一次灵魂的洗礼,更是一次教育初心的寻根之旅。作为高职院校的二级院长兼党总支书记,我不仅带着敬仰之心,更带着对职业教育使命与责任的深沉思考。站在红旗渠的青年洞前,立于兰考的焦桐树下,那些镌刻在历史中的奋斗身影与感人故事,激荡着我的心灵,也促使我重新审视教育的本质与育人的责任。下面简要谈一谈此次研学的几点认识:
一、聚焦立德树人:从知识传授者到学生成长引路人的根本转变
红旗渠的奇迹,源于党组织强大的动员能力和党员干部的先锋带头;兰考的蜕变,根于焦裕禄同志作为县委书记的榜样力量和为民情怀。这给予我们最深刻的启示:要完成“立德树人”这一教育的根本任务,实现从单纯知识传授者向学生成长引路人的角色升华,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强化党建引领,将其作为一切工作的“根”与“魂”。
红旗渠建设中,技术专家不仅传授开山凿渠的技术,更用行动诠释着“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价值信念;焦裕禄同志不仅指导治沙方法,更用生命演绎着“亲民爱民、无私奉献”的公仆情怀。他们既是技术的传授者,更是精神的引领者。这深刻启示我们:高职教育绝不能停留在技能培训的层面,必须肩负起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四有好老师”为标准,始终朝着做学生“为学、为人、为事”的大先生而不断努力。
一是做学生“为学”的大先生。红旗渠的建设者们尊重科学、勇于创新,在艰苦条件下攻克无数技术难题;焦裕禄同志深入调研、科学决策,寻找治理“三害”的有效路径。他们身上闪耀着科学精神和实践智慧的光芒。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首先要精于“传道授业解惑”,以深厚的专业素养和精湛的教学艺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我要带领教师们深化教学改革,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融入课程内容,推行项目化、情境化教学,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真本领,培养他们的工匠精神和创新意识。
二是做学生“为人”的大先生。红旗渠精神中的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焦裕禄精神中的艰苦奋斗、廉洁奉公,都是最鲜活的价值教材。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人格的塑造。无论是东方的张载还是西方的雅斯贝尔斯,都阐明一个核心意思我们要超越了功利主义的、工具化的教育观,指向了教育的崇高境界,即“唤醒一个积极的灵魂”以及“立起一个担当的生命”。每一位师者要以自身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以高尚的师德师风影响学生。作为二级院长,我将推动在本院全面加强课程思政建设,挖掘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和劳动教育、职业精神教育资源,打造一批思政示范课堂和典型案例,让价值引领如盐入水、润物无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三是做学生“为事”的大先生。红旗渠的建成,离不开无数建设者的脚踏实地、持之以恒;兰考的改变,源于焦裕禄同志的躬身力行、迎难而上。这种踏实肯干、担当负责的作风,是学生走向工作岗位最需要的职业素养。我们要通过自身的言行,教会学生对待工作的态度、处理问题的方法、与人协作的道理。我进一步完善考核评价体系,鼓励引导教师不仅做课堂上的良师,更要做学生职业生涯的益友,通过担任学生生涯规划导师、指导技能竞赛、指导实习实训等方式,在实践互动中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精益求精、团结互助的职业品质。
二、立足岗位担当:以“勤思、善思、善为”推动学院事业高质量发展
红旗渠不是一人之功,是千千万万劳动者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协作奇迹;兰考的改变也非焦裕禄一人之力,是他团结带领全县干部群众共同奋斗的结果。学习他们的精神,最终要落脚到本职岗位上,体现为真抓实干、开拓创新的具体行动。作为学院负责人,必须勤于思考、善于谋划、敢于担当、主动作为,充分调动全院教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凝聚发展的合力。
一是狠抓各岗位质量意识,筑牢发展生命线。红旗渠工程的每一寸渠壁、每一个涵洞都关乎整体安危,质量是生命线;焦裕禄同志对工作的极致追求体现了对党和人民事业的高度负责。职业教育同样如此,质量是立院之本。“每一堂课”“每一次文稿撰写”“每一份实习报告批阅”“每一次面对学生谈话”都体现人才培养质量,最终汇聚成我们的口碑。我将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理念,推动质量管理贯穿于人才培养、教学改革、学生管理、社会服务等各个环节。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完善各岗位工作标准和考核评价办法,引导每一位教职工都成为质量的创造者和守护者,努力使我们的毕业生真正成为社会认可、企业欢迎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二是强化责任意识与主动性,激发内生动力。焦裕禄同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奋斗精神,红旗渠建设者“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豪情壮志,都源于高度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面对职业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必须彻底摒弃“等靠要”思想和推诿扯皮现象。我将通过明晰岗位职责、完善激励机制、强化履职考核等方式,不断增强教职工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大力倡导“补位不推诿,担责不推责”的工作作风,鼓励大家在困难面前敢于挺身而出,在任务面前敢于主动承担,形成人人尽心尽力、个个履职尽责的良好局面。
三是强化团队意识与协作合力,共筑事业平台。“团结协作”是红旗渠精神的核心内涵之一。巨大的工程需要无数人的默契配合。学院工作千头万绪,同样需要强大的团队合力。我将致力于党建与业务工作融合,以党建引领推动高质量发展,强化教育教学与学生管理的融合,进一步深入贯彻“三全育人”工作理念。通过机制建设,培养“领头者”、鼓励“参与者”、惩戒“旁观者”、剔除“搅局者”,增强教职工的归属感和集体荣誉感,实现“1+1>2”的效应,共同推动学院事业发展。
四是营造“公平公正、开放包容、勤勉奋进、踏实坦荡”的部门文化氛围。焦裕禄同志公正无私、心里装着全体人民;红旗渠建设者同吃同住同劳动,形成了平等互助的氛围。一个单位必须有好的政治生态和文化氛围。我将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在资源分配、评优评先、职称晋升等方面确保程序规范、过程透明、结果公正。倡导开放包容的心态,鼓励观点碰撞,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弘扬勤勉奋进的作风,表彰踏实肯干、业绩突出的先进典型。营造踏实坦荡的人际关系,倡导简单清爽的同事关系,让教职工能够心情舒畅地工作,全身心地投入育人事业。
三、从心而觅提修为:以理解与关爱滋养学生成长
焦裕禄同志“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他顶风冒雪访贫问苦,真正把百姓的冷暖放在心头;红旗渠的建设者们彼此关怀、互相激励,凝聚成强大的精神力量。河南返回后,我带队走访了榆林的困难学生,通过近年来连续的贫困学生家访,切身感受他们的家庭和亲人的状况,帮助我进一步增加了对学生的理解,“贫困”、“留守”、“单亲”“缺乏关爱”等标签常常与“内向”、“自卑”、“学业可能吃力”“心理问题”等特质挂钩。教育必须是一项充满爱的事业,为人师者必须有仁爱心、同理心,否则就没有真正有效的教育。我们必须不断提升自身修为,从对学生的理解转化为实际行动上的灵魂唤醒者和助学引路人。
理解学生,做学生的“知心人”。当代高职学生思维活跃、个性鲜明,同时也面临学业、就业、情感等多重压力。我们要放下身段,主动倾听他们的心声,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所忧所盼。要理解他们在学习基础上的差异,理解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的困惑,理解他们对未来发展的期待。我将推动建立更畅通的师生沟通渠道,如建立二级院长学生面对面、师生座谈会、线上交流平台等,并要求辅导员、班主任、专业教师经常深入课堂、宿舍、学生活动中间,准确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现实需求。
尊重学生,做学生的“筑梦人”。每个学生都有独特的潜能和梦想。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主体地位,善于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鼓励他们发挥特长、追求梦想。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成长成才路径,无论是技能竞赛、创新创业,还是社团活动、志愿服务,都要积极搭建平台,创造机会,精心指导。为学生创造多元化的个人发展机会与平台,用欣赏和信任增强学生的自信,激发他们的内生动力,助力他们人人尽展其才,成为更好的自己。
关爱学生,做学生的“暖心人”。要像焦裕禄关心群众疾苦那样,关心学生的冷暖安危。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业困难,提供个性化的辅导和帮助;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提供及时有效的咨询与疏导;关爱经济困难学生,落实好各项资助政策,并积极拓展勤工助学岗位;关心学生的就业创业,提供全方位的指导和服务。带动全院教职工将关爱学生融入日常、做在经常,让学生感受到学院的温暖和老师的真情,增强他们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这次学习之旅,对我而言是一次深刻的党性教育,也是一次对本职工作的深刻反思。我将把这次的所见所思所悟,转化为履职尽责、担当作为的实际行动。勇担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始终牢记立德树人初心,为学院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和职业教育现代化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