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仁:
大家上午好!我是招生办乔乐,很荣幸作为学员代表在此交流。为期6天的红旗渠、兰考之行即将结束,感谢学院党委的精心组织,感谢校领导们的亲临指导,感谢培训班老师们的精彩讲授,感谢全体同仁的陪伴关怀。本次学习行程虽短,但内容详实,形式丰富,从专题讲座到现场教学,从专题研讨到体验教学,沿着精神的足迹一路前行,使我收获颇丰,受益匪浅。现结合本次学习,向大家交流我的学习体会——《渠水映初心,实干启新程》。
六天的沉浸式学习,是一次思想的洗礼,党性的锤炼,动能的充电。开班式上,高书记叩问心灵的三问“我们为什么来?来学什么?回去之后该怎么干?”为本次学习指明了方向。当我们亲身走过红飘带,登上水长城,来到青年洞,那1500公里人工天河上的凿痕告诉我们,没有劈不开的山,只有立不住的志;在谷文昌事迹纪念馆里,“不治服风沙,就让风沙把我埋掉”的铮铮誓言,向我们展示了共产党人“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使命担当;在扁担精神纪念馆里,那根被岁月磨得发亮的扁担告诉我们:为人民服务从来都不是挂在嘴边的口号,而是几代供销社人用肩膀实实在在扛起的责任。来到兰考,从焦裕禄烈士陵园到焦桐树下,从黄河东坝头到四面红旗展览馆,“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已深深印刻在了我们心上,这精神穿越时空,传承在我们“翻淤泥、贴膏药”的热情里,唱响在我们《团结就是力量》的歌声里。
站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点回望,1960这个特殊的数字始终在眼前闪动。1960年,当林县人民在太行山上抡起开凿红旗渠的第一锤时,陕财的第一块基石也在古都大地上落地生根。六十五年后的今天,在陕财即将迎来建校65周年之际,在“双高”建设攻坚、新校区建设提速、“十五五”规划谋新篇的关键时期,我们来到这精神的源头汲取力量,返程即是出征!我将以高书记“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十二字要求为行动指南,将学习内容转化为行动动力,立足岗位工作,从以下方面做好这精神的传承者和践行者。
一、以“红旗渠精神”铸魂,做信念坚定的“筑梦人”
当年,林县人用铁锤在绝壁上凿出的天河奇迹,靠的正是“不认命、不服输”的坚定信念。身为一名共产党人、年轻干部和教育工作者,我们当以红旗渠水为镜,在思想上破冰,在行动上突围。持续用党的先进理论武装头脑,让“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扎根心底;自觉把个人成长融入到学校的发展大局中,将“创双高、建新校、强内涵”作为奋斗目标,多想“怎么干”,少说“不能干”,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坚定信念,做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剂。
二、以“谷文昌精神”明志,做清正廉洁的“规矩人”
“不带私心搞革命,一心一意为人民”是谷文昌同志对党的承诺,也是对“规矩”二字最好的诠释。招生工作亦容不得半点私心,它关乎着教育公平,连接着考生的希望、家长的信任和学校的声誉。我们干招生当以谷文昌精神为镜鉴,在政策执行上“不偏毫厘”,严格按章程录取;在流程操作上“阳光透明”,主动接受监督;在利益诱惑前“站稳脚跟”,守住廉洁底线。用实际行动守住陕财声誉,践行初心使命。
三、以“扁担精神”立身,做心系考生的“贴心人”
“艰苦创业、勤俭办社、一心为民、开拓创新”是几代供销社干部用行动对群众和集体践行的诺言,也是我们招生人应时刻铭记的工作信条。招生工作的扁担一头是学校的生命线,是“选才育才”的期待;另一头是考生的希望线,是“求学成长”的期盼。要平衡好这两头,让考生了解学校,让学校认识考生,就应当将“一心为民”的情怀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一方面,要精准把握招生政策,练就“问不倒”的本领,把专业的招生政策用考生听得懂的语言讲清、讲透;另一方面要贴心细致服务,保持热情答疑的耐心。面对考生和家长的电话或现场咨询,要时刻让他们感受到陕财人的专业与热情,让招生服务有温度,助陕财品牌有力度。
四、以“焦裕禄精神”赋能,做砥砺奋进的“实干人”
“实干”不是蛮干,而是“科学求实、迎难而上”的精准发力。面对兰考三害,焦书记反复调研,科学实验,最终焦桐成雨,泡桐成林,兰考旧貌换新颜,走上致富路。当前,面对人口结构和生源结构不断变化而导致的日趋激烈的生源竞争,招生工作该如何破局,是我们要不断思考的方向。我们当以焦裕禄精神为指引,不回避矛盾、不畏惧困难,做“科学求实,迎难而上”的实干人。一要认真分析报考数据,摸清生源结构,结合地域生源特点,科学研判,合理设置分省分专业招生计划;二要与时俱进,学好AI技术,让AI赋能招生工作,协助做好市场和专业调研;三要创新宣传方法,搭建新媒体平台矩阵,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讲好陕财故事,传递陕财声音,提升陕财品牌影响力;四要协作互助,资源共享,从校内到校外,团结一切可团结的力量,随时做好准备,打响陕财生源保卫战。
渠水奔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昨天,团结就是力量的歌声凝聚人心,陕财人干事创业的热情已被点燃。今天,我们即将返程,让我们把这些精神带回去,把红旗渠精神化作逢山开路的闯劲,把焦裕禄精神当作迎难而上的勇气,把扁担精神当成服务师生的初心,把谷文昌精神作为久久为功的坚守。在“双高”建设的征程中,在新校区建设的土地上,在“十五五”规划的蓝图里,以“想干事”的热情、“能干事”的本领、“干成事”的担当和“不出事”的底线,为学院高质量发展交上我们这代陕财人的精彩答卷。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