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这几天的沉浸式学习,我们沿着红旗渠的红色足迹,在纪念馆里触摸历史的温度,在“红飘带”上感受信仰的力量,在“水长城”前领略人民的伟力,更在谷文昌同志“四有”精神的感召下锤炼党性修养。这一路走来,红旗渠精神从厚重的历史中奔涌而出,化作直击灵魂的精神洗礼。借本次研讨交流的机会,我想结合高校财务工作实际,分享几点学习体悟:
一是在红旗渠畔读懂坚守与精细。当站在红旗渠畔,望着嵌入太行山腰的“水长城”时,我心中感慨的不仅是这壮阔的工程奇迹,更是在平凡岗位上十年如一日的坚守。作为一名党员、一名高校财务工作者,我感觉指尖敲击的键盘、核对的每一笔账目,与当年建设者挥动的铁锤,在精神上产生了奇妙的共鸣,我们每一位财务人要的,正是红旗渠人那般执着与精细。
二是在纪念馆中领略无声极致与坚韧。纪念馆里那些砸变形的铁锤、磨穿的鞋底,都在无声地诉说一种极致。当年林县人民的每一寸推进都凝聚着千万次锤击的坚韧。这让我想到我们的财务工作:一张凭证的反复核对、一笔支出的精准归集、一项预算的反复测算,月底银账核对的分毫无差,这些细节同样承载着沉甸甸的责任。我们手中握着的计算器与键盘,与当年红旗渠人手中的钢钎与铁锤何其相似!那看似枯燥的重复与坚守,正是守护学院运行“生命线”的基石。
三是在山崖边感悟无畏勇气与担当。当看到青年突击队员悬绳凿壁的影像资料时,这份壮举深深震撼了我。初抵红旗渠的第一天,陈老师展示林县人民悬绳凿壁的历史照片时,曾问大家是否接触过攀岩运动。那一刻,我不禁回想起自己的首次攀岩体验,在佩戴完善的安全装备,攀至十米高度俯视地面时的恐惧感。这更让我体会到,当年林县老一辈建设者在几乎没有任何安全防护的情况下,仍坚持悬于山间作业的勇气与笃定。这份勇气,令人敬仰。
在高校财务的岗位上,虽没有这样惊心动魄的生死考验,却同样需要青年般的锐气与担当:面对政府会计制度改革的挑战,我们迎难而上啃下“硬骨头”;面对预算改革的深水区,我们主动探索打通“梗阻点”;在面对师生急难愁盼的问题时,我们能够沉下心优化流程、提升服务温度。财务工作者在数字迷宫中不断抽丝剥茧、在制度框架内努力寻求最优解的过程,正是“现代版”的凿壁开山。
四是在账本间见证滴水穿石的力量。红旗渠精神穿越时空,时刻提醒着我们:在看似平凡的岗位上,蕴藏着“滴水穿石”的力量。通过这次学习,红旗渠精神已化为一股清泉,注入我作为财务工作者的血脉。在今后工作中,我将持续发扬红旗渠精神,与部门领导、同事一起为学院精打细算每一分钱,守护好每一笔账;用数字的刻度丈量着责任的深度,用毫厘的坚守为学院教育事业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