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为期三天的学习班中,我始终围绕开班仪式上高玉峰书记提出的三个关键问题进行深入思考:为何而来?来此何为?归去后又当如何践行?在学习过程中,我不断反思自身,探寻红旗渠精神的深刻内涵,以及如何将其融入当下工作,审视现有工作的成效与不足,明确改进方向与路径。
在第一天的学习中,通过观看纪录片《红旗渠》,我深刻认识到红旗渠建设的艰难险阻。随后,陈晓萍院长在专题讲座《红旗渠精神及其时代价值》中,向我们提出了一个抉择性问题:若你是杨贵书记,是否会修红旗渠?这一问题引发了我的深度思考:修渠与否,背后是怎样的责任与担当?若修,该如何规划与实施?若不修,林县人民的生活又将何去何从?带着这些疑问,我开启了后续的学习探索。次日,我走进红旗渠纪念馆,亲身探访青年洞,了解到上世纪60年代,林县人民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以无畏的勇气和坚定的信念,创造的红旗渠这一伟大奇迹。彼时,林县土薄石厚、水源奇缺,百姓生活陷入困境,面临生存与发展的严峻挑战。时任林县县委书记的杨贵,心怀让百姓过上美好生活的坚定决心,带领全县人民毅然开启修建红旗渠的伟大征程。在长达十年的建设中,他们凭借一锤一钳,削平1250座山头,开凿211个隧洞,建成了全长1500公里的红旗渠,宛如一条“天河”蜿蜒镶嵌在太行山上。这一伟大工程不仅彻底解决了林县的缺水难题,更铸就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第三天,通过体验太行山的险峻,学习扁担精神,我深刻感受到几代供销社人用心血和智慧凝聚而成的为人民服务、无私奉献的强大力量;学习谷文昌精神,让我领略到其不怕苦累、坚持革命,为改变东山生态环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无私奉献、廉洁自律的高尚品质。
通过这三天对红旗渠精神、扁担精神以及谷文昌精神的深入学习,我对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重要性有了更为深刻的领悟。在红旗渠修建时期,国家正遭受“三年自然灾害”,外部援助极为有限,但林县人民并未因此而依赖等待,他们凭借自身双手与智慧,攻坚克难,勇往直前。没有测量仪器,就自创土办法解决;缺乏炸药,便自行配制;无处安身,就以山洞为家。这种不畏艰难、勇于拼搏的精神,激励着我在教务管理工作中,要敢于直面困难和挑战。面对教学资源有限、教学改革任务艰巨等实际情况,不能怨天尤人,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挖掘自身潜力,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努力推动教务工作不断向前发展。
同时,我深刻认识到团结协作、为人民服务、无私奉献是红旗渠精神的鲜明特质。红旗渠的建成,是林县人民齐心协力、众志成城的伟大成果。在教务管理工作中,同样需要强化团队意识和服务意识,加强与各部门、各二级学院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只有各部门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安排、课程建设、教学质量监控等各项工作,为学校的教学工作提供更有力的支持与保障。
作为教务处的一名干部,我深刻认识到,红旗渠精神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新时代干事创业的精神指引。在教学管理和改革中,我们必须以红旗渠精神为动力源泉,将其具体落实到教学改革的各个环节,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
一、自力更生:以自主创新破解教学改革难题
红旗渠的修建者们在物资匮乏、技术落后的条件下,依靠自主创新突破瓶颈。在教学改革中,我们也要发扬这种精神,主动探索符合校情的教学模式。鼓励教师突破传统教学思维,探索项目式教学、翻转课堂等新方法,以“土法上马”的智慧破解“无米之炊”的困境。
二、艰苦创业:以攻坚克难的韧劲深化课程改革
红旗渠工程历时十年,期间历经无数艰难险阻,但林县人民始终坚持不懈。教学改革同样需要这种“十年磨一剑”的定力。在推进课程思政改革时,要引导教师深入挖掘专业课程中的德育元素,将红旗渠精神等红色文化融入课堂教学,避免“贴标签”式改革,真正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在专业认证和一流课程建设中,要以“钉钉子精神”抓落实,从课程大纲修订到考核方式改革,每个环节都精益求精,确保改革成效经得起实践检验。
三、团结协作:构建多方协同的教学改革共同体
红旗渠的成功修建离不开干部群众、技术人员和民工的密切配合、协同作战。在教学改革中,教务处要发挥“中枢”作用,搭建跨部门协作平台。联合学生处、各二级学院、团委开展“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的学分互认;协同科研处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组建跨学科课程组,鼓励不同专业教师共同开发交叉课程,打破学科壁垒;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让行业专家参与课程标准和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形成校内外协同育人合力。
四、无私奉献:以服务师生的情怀推动改革落地
红旗渠建设者们舍小家为大家,无私奉献的精神令人动容。教务处作为教学改革的“参谋部”和“执行者”,必须树立“管理即服务”的理念。在推行选课制改革时,不仅要优化排课系统,还要深入学院调研师生需求,动态调整课程安排;在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工程中,既要组织丰富多样的培训活动,更要建立“一对一”帮扶机制,助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只有将服务师生贯穿改革全过程,才能使改革举措真正惠及广大师生,落地生根。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深感肩负的责任重大、使命光荣。通过此次学习,我深刻认识到要将红旗渠精神与高校教务管理工作紧密结合,汇聚干事创业的新动能。以红旗渠精神为指引,持续优化教学管理流程,提高教学管理效率;积极推进课程改革,提升教学质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教师提供更广阔的发展平台。
在当今物质丰富、科技发达的时代,红旗渠精神依然具有强大的现实意义与时代价值。它时刻提醒我们,不能忘却艰苦奋斗的初心,要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我们应将红旗渠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使其成为我们不断前进的动力源泉。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以红旗渠精神为标杆,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水平,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为学校的教育事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