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学校组织处科级干部前往河南,赴红旗渠、兰考等地,开展“弘扬红旗渠精神,汇聚干事创业新动能”专题培训和实践研学,我有机会更加深度的走过了举世闻名的红旗渠,亲身感受了那段波澜壮阔的奋斗历史,深刻领悟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这次参观学习是一场精神的洗礼,让我深受触动,受益匪浅。
一、学习内容概况
20日,开班仪式上,庄严的国歌奏响,学习拉开序幕,学院领导做了动员讲话,我认真的聆听着,记录着,高书记在动员中问了三个问题:为什么要来红旗渠和兰考,来了学什么,学完怎么干?我带着这些问题观看了纪录片《红旗渠》,聆听了陈晓萍副教授所做的《红旗渠精神及其时代价值》,学习了人工天河的壮阔历史,逢山凿洞、遇沟架桥、逼水上山的艰难让我一次次热泪盈眶。在红旗渠纪念馆,一幅幅珍贵的历史照片、一件件简陋的劳动工具、一段段感人的英雄事迹,生动地展现了林县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战天斗地、改造山河的壮丽画卷。一幅幅历史照片,一件件珍藏工具,还有一段段动人的故事,艰苦奋斗的十年,怎一个难字了得,环境难、资金难、设备难,总之各种难,而就是在这样艰难的背景下,林县群众一锤、一钎、一双手,风餐露宿、绝壁穿石在太行山上凿出了1500公里的人工天河,将漳河水引入林县,彻底改变了当地干旱缺水的历史,这一伟大壮举,震撼历史,叹为观止,堪称人间奇迹,彰显了中华民族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精神品质。
二、感悟和思考
拾阶而上,这段充满艰辛与奋斗的史诗,这座不朽的精神丰碑里孕育的红旗渠精神,不仅是林县人民的宝贵财富,更是激励我们不断前进的强大动力。为什么来,为了坚定信仰而来;来学什么,学习爬坡过坎的困难里“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精神;学完怎么干,这个问题我结合实际工作进行了认真的思考。这几年明显的感觉到工作越来越多,同一时间多项工作同步开展,时间紧、任务重、队伍难带,团队成员的专业水平、价值观参差不齐,许多问题集聚在一起,常常觉得很难,偶尔也会打退堂鼓,但是静下心来的时候还是不断在鼓励自己,要坚持要负责,这次红旗渠学习汲取的知识给了我更多的力量,在任何困难,从党的历史和先进理念里都能找到答案,任何问题,“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 的精神都能解决。
自力更生是红旗渠精神的基石,也是我们推进高水平专业群建设与实训基地建设的底气所在。在修建红旗渠的过程中,林县人民不等不靠,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了资金、物资、技术等诸多难题。这种精神投射到工作中,正是我们打破资源壁垒、盘活现有条件的关键。数字商务学院各专业存在实训设备分散、课程体系脱节的问题,就像当年林县人民面临的“无设备、无技术”困境,我们可以借鉴“自力更生”理念,摒弃“等靠要”思维:一方面,梳理物流管理、电子商务、市场营销、连锁经营管理等专业的核心实训资源,整合分散的设备以及教学软件建成通用的商贸流通实训基地,通过教学工具互通、师资共享,让有限资源发挥最大效益,这正如林县人民自制钢钎、自烧石灰的智慧;另一方面,针对区域产业需求,自主调研并整合20余家龙头企业,提炼岗位核心能力,重构数字化“岗课赛证”融合的专业群课程体系,推动课程升级,让专业群建设真正“接地气、跟产业”。
艰苦创业是红旗渠精神的核心,更是我们深化产教融合、搭建产教融合共同体的支撑。修建红旗渠的十年间,林县人民风餐露宿、日夜奋战,用汗水和鲜血攻克难关。如今,在推动产教融合的过程中,我们同样面临企业参与积极性不足、校企合作浮于表面等难题。为破解这一困境,我们带领团队“走出去、沉下去”,从企业生产需求出发,搭建产教融合共同体,主动对接行业协会、职业院校、科研机构,在企业设立“教学点”,参与企业实际项目,才是对“艰苦创业”精神的践行,就像当年红旗渠建设者们在隧洞中日夜掘进,我们用“啃硬骨头”的韧劲,让产教融合彻底从“纸上谈兵”变为“实际落地”。
团结协作是红旗渠精神的关键,也是我们办好技能大赛、以赛促教的法宝。红旗渠建设中,10万大军齐心协力、不分你我,形成了强大合力。这种精神在技能大赛工作中体现得淋漓尽致。2025省级、国家级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备赛期间,组建跨专业备赛团队,专业群内的骨干教师分工协作,负责人工智能信息化的专业教师负责设备调试,计算机精通的老师专攻程序编写,营销、电商专业教师指导营销方案设计;参赛学生互帮互学,分组模拟训练,分享实操技巧。这种“跨专业、跨岗位”的协作,正是对红旗渠“团结协作”精神的传承,也让我们深刻认识到:技能大赛的胜利,不是一个人的孤军奋战,而是团队合力的集中爆发;而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更能反向推动专业群课程改革与实训基地建设,形成“以赛赋能、以赛提质”的良性循环。
无私奉献是红旗渠精神的升华,更是我们投身职业教育工作的初心。为了修建红旗渠,许多先辈舍小家为大家,甚至献出生命。这份精神在我们的工作中,应该化作默默付出,成果需要付出,需要牺牲,实训基地建设期间,许多教师放弃周末休息,参与设备安装调试;技能大赛备赛时,指导教师常常陪伴学生训练到深夜,甚至在家人住院时也只是短暂探望后便返回赛场;产教融合共同体搭建中,有教师主动承担企业员工培训工作,免费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为了保障“订单班”教学质量,连续一个月每周三次往返于学校与企业之间,从未抱怨,团队的成员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用“无私奉献”的行动,诠释着对职业教育事业的热爱,这与红旗渠建设者的精神一脉相承。
三、工作改进措施
参观完红旗渠,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红旗渠精神所蕴含的力量,不仅触动了我的思想,更明确了我的工作方向。虽然由于公务我没能参与兰考的学习,但是作为一名职业教育工作者,红旗渠精神和兰考精神将会为我未来的工作提供指引,我将切实把精神力量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实际行动:
一是推动专业群与实训基地提质,持续优化专业群课程体系,深化共享实训基地建设,探索“自主研发+校企共建”的实训设备更新模式,避免依赖单一资源,让专业群真正成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蓄水池”。
二是继续深化产教融合与共同体建设。进一步主动对接产业需求,拓展校企合作领域,推动产教融合共同体从“搭建框架”向“实质运行”转变,实现校企在人才培养、技术研发、就业创业等方面的深度共赢。
三是提升技能大赛水平与育人实效。完善跨专业备赛机制,加强与兄弟院校、企业的交流合作,借鉴先进经验,以技能大赛为抓手,带动专业群教学质量提升,培养更多符合产业需求的“能工巧匠”。
四是坚守教育初心。始终牢记职业教育“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扎根一线教学与管理工作,用心培养学生、用心服务企业,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红旗渠精神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历久弥新,永远不会过时。”在新的征程上,让我们以红旗渠精神为帆,以高水平专业群、产教融合等工作为桨,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浪潮中勇毅前行,让红旗渠精神在新时代的商业职业教育沃土上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