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非常荣幸能在此次意义非凡的专题研讨中,结合我们在红旗渠的所见、所闻、所感、所学,谈几点心得体会。几天的沉浸式学习—从纪录片的历史再现,到专家讲座的理论升华,再到纪念馆的实物见证、青年洞的现场震撼,以及谷文昌扁担精神的洗礼—是一次全方位的党性锤炼和作风锻造之旅。我的发言围绕“感受”“感悟”“敢做”三个层面展开。
一、感受:身临其境的双重震撼
这次红旗渠之行,带给我生理与心理层面的强烈冲击,深刻理解了“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真谛。
1.生理的“极限挑战”:当我站在青年洞绝壁前、亲历崎岖渠线后,我深感建设者们在极度恶劣环境中超越体能极限的艰辛。这种挑战远超日常教学和工作中的任何项目,让我对“突破极限”有了全新认知。
2.心理的“信念熔炉”:震撼之余,是更深层次的心理冲击。十万林县人民十年苦战,自带干粮、不计得失,只为引水改命。“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情、“功成必定有我”的奉献,与谷文昌“一心为民”的扁担精神交织,让我彻悟信仰的磅礴伟力。
二、感悟:精神伟力的时代启迪
震撼之后是深刻的思考。红旗渠精神内核“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对学校体育工作与专业建设,具有极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一)认知维度的“精神内核”与“职教使命”
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是根基。启示我们在体育场馆、实训室建设、课程品牌打造、专业高质量发展等工作上,不能有“等靠要”的思想。要立足现有条件,主动谋划,精打细算,发扬“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创业精神。
团结协作、无私奉献是保障。联想学校体育工作,涉及教务处、学工部、各二级学院等多部门;专业建设更是需要校内外资源的深度整合。作为办公室主任,我深刻认识到必须像红旗渠建设者那样,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主动沟通协调,甘当“铺路石”,发扬“扁担精神”,勇于担当,服务师生,凝聚校内外各方力量,形成推动工作的强大合力。
(二)情感维度的“初心拷问”与“育人担当”
重温育人初心。红旗渠建设是为了人民,谷文昌挑扁担是为了人民。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的初心就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我们须将红旗渠精神融入体育教学、训练、竞赛和校园体育文化之中,引导学生感受精神的力量,传承红色基因。
强化专业建设责任感。我们的专业肩负着培养“大健康”产业应用型人才的重任。学习红旗渠精神,更要激发我们建设好这个专业的强烈责任感。要像当年林县人民“重新安排河山”那样,有决心、有魄力去破解专业发展中的难题,努力打造特色鲜明、社会认可度高的品牌专业。
三、敢做:优良作风的实践与体育新篇的开拓
学习的落脚点是行动。结合岗位,我将把红旗渠精神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强大动力,在思想与行动上“敢”字当头。
思想作风的“破立并举”:破“畏难躺平”,立“攻坚锐气”:直面场地不足、师资薄弱等难题,在体育教改、体质提升、专业特色上敢啃硬骨头。 破“安逸享乐”,扬“奋斗本色”:经费精打细算,作风深入一线,力戒形式主义。
具体行动的“双轮驱动”:1.聚焦“康养专业建设”。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精神,深化内涵建设。我将和团队成员一起,不等不靠,深入研究行业需求,优化人才培养方案;积极开发优质课程资源;主动联系行业企业,拓展高质量实习实训基地。
发扬“无私奉献”精神,潜心教书育人。引导教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将红旗渠精神融入专业课程思政,言传身教,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精益求精、服务社会的职业素养。甘于奉献,在指导学生竞赛、社会实践、就业创业等方面倾注更多心血。
2、聚焦“学校体育建设”。发扬“扁担精神”,优化服务管理。作为办公室主任,强化服务意识,提升协调效率,保障学院体育工作高效运转。主动对接相关部门,协同推进校园体育文化氛围营造、大型体育活动组织、学生体质健康促进计划实施。
发扬“团结协作”精神,打造活力校园。推动课内外一体化,协同各学院、学生社团,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参与度高的群体性体育活动,将红旗渠精神中的“协作”基因融入体育竞赛(如团队项目),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凝聚力。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事们,红旗渠是一条流淌的精神长河,谷文昌的扁担是担当的永恒象征。站在新的起点,作为陕财战线上的一员,我将把此次学习的澎湃心潮,转化为“迎难而上的勇气、真抓实干的作风、团结协作的智慧、无私奉献的情怀”。与全院同仁一道,以红旗渠精神为指引,锤炼优良作风,聚焦主责主业,全力推动学校体育事业和运动与健康管理专业建设迈上新台阶,为培养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为谱写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更加辉煌的新篇章贡献我们的体育力量!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