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育,我少时读书:人间四时景色,未若书中三两墨。为师者似甘霖洒落,受以立世之德;再将遮天迷雾轻拨,助后生学富五车。我读着读着时常在想为师者到底应该是什么样子?在张载眼里,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楷模;在韩愈笔下,是传道受业解惑者;在蔡元培口中,是非为以往,非为现在,而专为将来的缔造者。不管有多少解读,古往今来,为师者都仿佛是一道光,照亮了无数人寂寥的长夜。
东风乍起,风云浩荡,新时代慷慨而至,站在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起点上,党和人民对教师充满新的期待。那今天的为师者又应该是什么样子?而承担立德树人,思政引领的辅导员又应该如何践行教育家精神呢?
首先,辅导员要永远秉持“学而致知,行而致远”的求知欲望。近日,央视热播电视剧《我的阿勒泰》火爆全网,触动人心的不仅是北疆之北的绝美自然风光带来的视觉盛宴,更是草原上的诗意故事予以的心灵疗愈。“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辅导员在面对自己所带班级那几百名学生时务必坚守打铁必须自身硬的道理。我们每一名辅导员要在读书、教学、科研中笃学之,慎思之,明辨之,拓宽知识领域,掌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关学科的宽口径知识储备,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相关理论和知识,掌握大学生心理健康等多方面知识体系,以过硬的知识储备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同时还要勇于创新、与时俱进,培养崇尚求真务实和创新创造的思维品质,在深耕学问,丰富学识的基础上扎根本职工作,开拓新思维,发现新问题,研究新问题,解决新问题。我们跟孩子在一起,那就要保留敏而好学的“孩子气”,甘当诚心诚意的“学习者”,了解学生需求,在管理实战中学经验,在学工舞台中追寻我们心中的“阿勒泰”。
其次,辅导员要锻造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教育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每一代学生也都有自己的特质和特征。新时代的辅导员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成长逻辑,运用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教育方式,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发展变化,做到思想政治教育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在教学中要将普遍性大众化的教育与差别化个性化的教育结合起来,避免“填鸭式”“满堂灌”的说教。通过谈心谈话、案例引导、情景探索来提升与学生的沟通。在工作中将教育效果提升的目标追求与学生诉求拓展的现实情况结合起来,正确引导学生如何看待事务,如何克服困难,如何化解难题,当学生出现疑惑、彷徨或失落而迫切需要鼓励、指导和帮助的时候,辅导员应该在第一时间伸出援手,通过科学管理、真诚服务和因材施教,达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明之以法、帮之以义的育人效果,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最后,辅导员要保持“愿以温柔待花开,愿以慈悲等风来”的向善初心。教育是一种缓慢的艺术,是一种等待的艺术。没有人听见草长的声音,青草已经铺满了春天;没有人听见花开的声音,花儿早已爬上了枝头。《榜样8》中“无声世界的筑梦人”刘玲琍,在平凡的特殊教育岗位上,用爱与善良照亮了无声世界孩子们的前程。自从成为一名辅导员,我也时常感慨,世间幸福大抵相似,不幸却各有各的模样,有的孩子背负着单亲的创伤,有的孩子带着身体伤残的缺憾,有的孩子告诉我,无数个夜晚他害怕来自医院的电话铃声,因为不曾有人言传身教过爱的样子,于是与人沟通的方式只能是暴力解决……身处学管一线,我见过年迈的父亲用蛇皮袋子裹着家里所有的积蓄揣在怀里冒着几千里风雪路来学校给孩子还债,也见过重症晚期的母亲拉着我的手告诉我这是第一次见面也是最后一面,往后希望能对孩子多一点的宽宥和包容。凡此种种经常困扰我的情绪和心态,但也在不断提醒着我们作为一名辅导员除了分内职责,还需要爱与陪伴,需要一颗向善的初心,需要在无数次说了也不听,听了也不做时常常扪心自问,假如我是那个孩子,假如那是我的孩子。新芽唤春醒,更染一树情,我们的荣幸是跟世界上最充满希望的人在打交道,所以愿我们都能给希望多一点等待,给生命多一点慈悲。润已泽人,向善而行。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作为新时代的教育者,我愿承“教育家”之志,同身边无数优秀教师一起,以人格魅力呵护学生心灵,以学术造诣开启学生智慧,以熹微灯火点燃滚烫星河。